在如织的人潮里,最难能可贵的就是“被看见”。就像某部电影中那简短却让人念念不忘的台词“I see you”,被译为“我懂你”。只有经历过才会深以为然,看见即懂得,那是灵魂的契合,也是生命里的幸事。
什么是“被看见”?
我们可以将它阐释为四个层面:
一、我是否被人真正地在意?
换句话说就是:有没有对我们的存在及感受足够上心的人。
这种情感需求,不是一种糟糕的脆弱性,相反,它是一种健康的情感表达。在一个受关注与被重视的环境氛围里,人内心的安全感与幸福体验才更强烈,更容易与人建立信任并产生深层羁绊。
被人在意的感觉,就像有人提着灯,照见蹲在黑夜里的你,明白你的欲言又止,心疼你的付出无果,体谅你的阶段性低落,也看穿了你的故作坚强,并选择你愿意的时候给予善意的帮助。
二、我是否被接纳与需要?
有这样一个观点,决定一个人对自我价值认知的,往往不是他拥有和得到了什么,而是他能够为别人做些什么。
被需要的人,忙碌时内心也是充盈安定的,看到自己的力量有助于问题的解决,发现自己的建议让团队从中受益,意识到自己不必自卑且具有无限能量,是一种极其美好的体验。
它能唤起你对自己价值感的认同,让你感受到自己对这个世界是“有用的”,进而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做事。
三、我是否能得到欣赏和认可?
一个人用心经营了一件事,他对自身的评价,离不开外界的确认,尤其是期盼从长期敬佩的、信赖的、有力量、有智慧的人身上得到一种回音。
这种回音,不只是表示对方看见了你的付出和成果,还带来一种信念上的加持,让你确信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,自己能够做成一件“他人眼中很棒”的事情。
渴望得到承认,是非常重要的动力源泉,无需为此感到羞涩。当一个人积攒了越来越多的“被肯定”,也说明他正通向越来越好的路途。
四、我的困惑、压力和痛楚,能否得到理解?
不是只有正向的情绪才值得被看见,负面情绪同样需要“被看见”,甚至更为迫切。
每一种情绪都是一种语言,包含着我们内心的真正需要。当你感到迷茫时,当你低迷无助时,有没有能够倾诉和共情的对象?有没有得到足够的包容和宽慰?有没有时间和空间去消化、稀释……这些都是刚需的情感出口。
一旦你获取足够的理解,你就无需刻意包装伤口,也无需反向展示一种云淡风轻。你坦荡地呈现所有真实,学会更加从容地与低谷周旋,直至恢复既往身心的活力。
我们探讨“被看见”的意义与重要,
不只是为了让自己“被看见”,
还在于主动“去看见”他人的处境,
关心身边人的感受与体验。
“被看见”是一个链条。
如果每一个人,
都能够平等地正视他人,
付出善意的关注、理解和肯定,
那么这种力量,
就能借由一环又一环的链条传递下去。
当你需要时,
别人“温暖的看见”也会来到你的身旁。
来源:人民日报微博
如有侵权,请及时告知删除